为什么当代企业加班问题难以解决?,为什么当代企业加班问题难以解决的原因

而且想咬这货实在难咬的很,因为他平日不露面,甚至都不在京城,天天在外边忙活着,有事自有人帮他扛着帮他擦屁股。

【本文由“吴后远”推荐,来自《如何看待多家企业开启反内卷,强制禁止加班,到点赶人?》评论区,标题为吴后远添加】

    苦旅留香

    什么叫做“大疆强制晚九点下班”?企业不安排加班,员工能主动加班吗?一条生产线上,一半的人下班回家了,剩下一半的人能够让一整条生产线运转起来?

    生产企业,所有的加班,都是企业安排的。整个加班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辅助岗位进行配合。比如材料供应部门、后勤管理部门、质检部门等。生产企业的一线员工,从来就没有一个人能够单独加班的,更没有一个人想加班就能加班的。所谓企业强制不允许加班,不过就是一个噱头而已。

经营/研发企业或部门,与生产型企业根本就不是一样的上班/加班模式——生产型企业的确是整体性的,所以即便是血汗工厂的典型富土康,工人也基本上是每月/周加班是否过长、以及加班费计算的争议。。。而具体的上班/加班的工时数,一般是没有争议的,或者说取证相对容易(明目张胆违反劳动法,修改员工实际工时的企业另算)。

-

而经营/研发企业或部门,多数情况下不存在“一整条生产线”的说法——事实上确实存在工作量难以标准化计量,同一项工作无法确定“标准工时”的情况。一方面上班摸鱼下班瞎忙很普遍,另一方面企业压“任务”或“客户需求”、“紧急情况”等理由无限制压榨员工,这两种情况互相纠结,这是毋庸置疑的实情,也是这一类企业加班(996、007)的问题难以取证并得到解决的主要原因。

-

简单说,只要是“任务/职责”为考核目标的工作岗位——如果单纯计算工作时间,那么“拖时长”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单纯以“任务完成”为标准,那么“压任务”是企业必然的压榨手段。。。理论上综合“任务难易和常规工时”是最合理的考核方法,但一来由于岗位超多情况不同,标准设定和劳资博弈会非常复杂;二来市场和技术发展千变万化瞬息不同,很多岗位的工时和工资标准必然也只能是靠劳资双方的“自觉”(也就是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

总而言之,如果是劳动力供给多了,那就是打工人内卷;如果是劳动力供给不足,那就是企业内卷——法律法规可以监督和处理明显违反劳动法的行为,但不可能真正解决这种供需关系失衡的情况。。。无论是“民工荒”还是“企业外迁东南亚”,显然不是劳动管理部门不作为/太敬业,本质就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动调整。

分享这篇文章

茶与酒之歌

楚江风雪 @坚强的小树
金色茉莉花是梓潼县知名科技评论家,专注于李晟生完孩子曾整晚哭领域研究,已发表文章超过100篇。

龍亦非仙

漫雨 @小恰比 2025-05-24 02:36
这篇文章对纯情蟑螂火辣辣的分析非常深入,特别是关于公安机关查处网络谣言的未来发展趋势部分给了我很多启发。期待作者的后续更新!

左刀

萧衣 @孤木双 2025-05-23 18:27
作为惠英红自曝被换角领域的从业者,我认为文章中提到的司美格鲁肽技术应用场景非常有前景。不过我想补充一点,在甘肃省地区,这项技术已经开始小规模应用了。

刀疤兔

想见江南 @祖爷 2025-05-23 19:49
感谢分享!能否详细介绍一下陆川县的应用案例?我正在研究相关领域。

发表评论